《增长黑客》读书笔记

《增长黑客》的作者是肖恩·埃利斯和摩根·布朗,肖恩·埃利斯也被称为“增长黑客之父”,此书详实地介绍了“增长黑客”的方法,也展现了“增长黑客”的强大力量。

通过深刻的用户洞察和数据分析,产品的数据可以以惊人的几何倍数增长,当然,这要建立在产品本身需要有过硬的素质,能为用户创造“啊哈时刻”

此书最有价值的点不仅是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黑客增长的手段,还介绍了在实行增长黑客之初,在公司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可见此书的许多经验和结论都是从实践中而来的。

以下是读书笔记

安娜贝尔的一个调研发现让产品团队十分惊讶,而且给公司带来了迅速的收入增长。产品团队对于为何很多用户没有升级到专业版App有很多猜测,但是看到用户对安娜贝尔提出的问题的回复之后,他们大吃一惊。出现频率最高的回答是什么呢?是用户完全不知道专业版的存在。

用户下载了第一个种子文件后请求就会以弹窗的形式出现,然后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可想而知,好评开始如潮水般涌来。基于这个试验的结果,他们开始向所有新用户推送这个请求弹窗,结果,四星和五星好评数增加了900%,下载量也大幅上升。安娜贝尔也由此建立起了她的威信,不久之后就有工程师主动找到她询问:“你还有其他想法吗?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每一个增长负责人也都必须熟知促进用户增长的方法以及团队所负责产品或服务的用法。例如,一个社交网络的增长负责人应当了解病毒式的口碑效应和网络效应(即加入的人数越多,社交网络的价值越大)的原理,许多社交产品正是依靠这两个效应发展起来的。增长负责人也应当有相关的行业或产品知识,比如,一家网上零售商的增长负责人应该对购物车优化、产品推广、定价和营销策略有敏锐的把握。出色的领导力也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团队专注于目标任务,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这再正常不过了)时,增长负责人也应能激励团队加快试验节奏。走进死胡同、试验没有定论或者彻头彻尾的失败都是增长试验的常态。但是一个优秀的增长负责人能够使团队保持热情,而且能够为团队继续开展试验保驾护航,使团队在试验失败时不必遭受不必要的审查或者来自管理层的压力。

产品经理的角色其实起源于消费品行业,最早由宝洁设立。最初,这个角色的名称是“品牌经理”,直到今天很多公司仍在使用这一名称。这个职位通常属于市场部门,因为其职责就是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如产品管理专家马丁·埃里克森所写的那样,这个角色将企业决策尽可能与客户拉近,使产品经理成为公司内部客户诉求的传达者。

为产品功能、移动界面和网页写代码的人可以说是增长团队的主力。然而他们往往被排除在构想过程之外,因为他们通常忙于公司新产品或新功能的开发。或者他们只是一味地听命于产品和业务团队,落实他们提出的任何想法。这不仅会削弱公司最有能力也是最宝贵人才的士气,也会阻碍想法的提出,因为这使工程师的创造力和在新技术方面的专长无法得以发挥,从而可能错过增长良机。前面讲到,在BitTorrent,工程师提出的开发节电功能的想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价值。增长黑客的精髓就是源自软件开发和设计的黑客精神,也就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软件工程师的参与,增长团队就不会完整。

团队应定期召开增长会议以保证工作进度。团队会议一般应每周召开一次,它能够为管理团队试验工作、回顾试验结果并决定下一步试验内容提供一个严谨的场合。增长团队可以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里的常设会议做法。敏捷开发利用冲刺计划会议组织下一步工作,而增长会议也十分类似,使团队能够回顾进展、确定下一步试验顺序并保持试验速度。

在会议上提出的试验想法将分配给不同成员负责执行、分析或研究,以明确该想法是否值得试验。团队增长负责人在两次周会之间定期与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检查工作进度,并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周会可以使团队保持工作进度与重心,确保高度的协调与沟通以推进这一节奏飞快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在赛道上飞驰的F1赛车,在保持速度的同时不断进行微调,如果做不好则可能变成刹车失灵冲出道路的笨重卡车。除此之外,这种深度合作的会议能够达到1+1=3的效果,不同成员的专长结合在一起的影响力将会翻倍,使优质的想法变成强大的增长引擎。这样的会议也经常能够催生非常出人意料的想法,而其中很多都是成员独自一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公司的组织汇报结构必须对增长团队有清晰的界定,即增长负责人应向谁汇报。团队应当由 一位高管负责,以确保团队有权跨过既定的部门职责界限开展工作。增长不应作为一个边缘项目存在,如果没有明确且坚定的高层意愿,增长团队将会在公司中处处受阻,陷入低效、僵化的形式主义和地盘之争。

当数据分析给出了强有力的结果时,反对意见就很容易处理了。而设计严密的试验带来的结果也会让人无法辩驳,这也能够让人摆脱对自己的某种愿景或策略的执念。而且如果试验过程完全基于数据,团队成员往往会认可这一学习过程的严谨性,并且它可以为成员提供试错的空间,通过不断试错找到最佳做法并取得成功。

毕竟,成功是化解冲突、消除分歧的最有效手段。很多增长团队的成员都表示,随着他们不断努力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不仅团队内部对增长黑客方法的热情高涨,这种热情也不断蔓延至整个公司。

增长黑客过程可能看起来很难落实。搭建一个跨职能的团队并不容易,各个部门的经理可能会反对增长团队占用他们手下员工的时间,大量的试验也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总之,势必会有人说“不”,势必会遇到阻力。好在增长黑客能够带来良性增长循环。目标非常具体的小型团队往往会通过推行增长黑客过程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而这能够在整个公司激起员工对于这一过程的热情。一旦人们看到这一以数据驱动的试验方法产生的增长创意的威力,势必会萌生对这一过程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增长团队也不应太早启动,因为如果产品不受用户的喜爱,那么任何试验都无法激发持久的增长。当然,对于一个不尽人意的产品,很多公司都会想方设法保持一定的用户忠诚度或者获得足够的销量,但是它们终将失败。

所有快速增长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它们的客户是谁、商业模式如何、产品类型为何、处于哪个行业或是世界哪个地区,它们的产品都广受喜爱。在用户的眼中,它们打造的产品是“不可或缺”的。

过早追求增长会产生两个层面的机会成本。首先,你会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错误的事情上,即推广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其次,当你过早追求增长的时候,你非但没法把早期客户转化为忠实粉丝,反而会令他们失望,甚至使他们变成愤怒的批判者。记住,病毒式的口碑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你实现增长腾飞,也可以令你灰飞烟灭

“啊哈时刻”就是产品使用户眼前一亮的时刻,是用户真正发现产品核心价值——产品为何存在、他们为何需要它以及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的时刻。换句话说,就在这个时候,用户认识到这个产品对他们来说为什么不可或缺。正是这个时刻下的体验使早期用户转变成产品的超级用户和宣传大使。

因此,要确定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快节奏的增长黑客过程,方法很简单:问一下自己,你是否知道用户“啊哈时刻”的点在哪里?新产品通常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让用户无法抗拒并且能够满足一大批用户切实需求的“啊哈体验”。有时候一切都会按计划推进,一旦人们开始使用产品,他们就会经历这个“啊哈时刻”,然后会把产品推荐给几个朋友,口碑传播便从此开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啊哈体验”并不只是提供产品然后满怀希望地等待成功降临那么简单。

为 了完善增长等式、缩小关注范围,最好能够选择一个关键的能够决定最终成败的指标,以此指导所有的增长活动。这样的一个指标能够非常有效地使团队成员最大化地利用他们的时间,从而避免将资源浪费在漫无目的的增长试验上。

有时候,一个产品并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啊哈体验”,仍需要进一步的产品开发。但也有时候,产品已经具备了提供“啊哈体验”的元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有效地引导人们发现它。人们常常是在使用一个产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真正发现它的“啊哈体验”,或者他们必须要使用了某个功能之后才会充分地体验到“啊哈时刻”。

第一步是肖恩设计的一个简单的调查。在他整个硅谷职业生涯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这个调查是衡量用户是否喜爱一个产品的十分可靠的方法。这份不可或缺性调查从下面这个问题开始: 如果这个产品明天就无法使用了你会有多失望? a)非常失望
b)有一点失望
c)不失望
d)不适用——已经弃用产品
对于调查结果的解读也十分简单。如果40% 或者更多的回复是“非常失望”,那就意味着产品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不可或缺性,也就是说团队已经具备了全力驱动增长的条件。

开展调查和采访可能看上去太浪费时间,但事实上,你很可能只需要为数不多的调查回复和几次采访就能够获得十分明确的用户洞察。你可能也不必询问太多问题,往往几个基本的问题就足够了。例如,在推特,乔西·埃尔曼的团队针对沉寂一段时间又重新开始使用推特的用户只问了四个问题: (1)您一开始为什么会注册推特? (2)您为什么弃用推特?出现了什么问题? (3)是什么原因让您又回到推特? (4)这次是什么让您留了下来?

快节奏的试验是增长黑客过程的硬性要求,为做到这一点,团队应当运行一个恰当的试验组合:既有较复杂的产品改进试验,也有很容易执行的信息传达和营销试验。

肖恩在帮助LogMeIn实现增长时发现,有时候阻碍增长的并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向既有和潜在客户传达这一价值的方式不对。他们发现只是将文字从“注册并试用”改为“查看购买方案与价格”就给他们增加了200%的注册量。这看上去可能是个很罕见的案例,但其实并非如此。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B测试工具虽然容易使用,但是它们提供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工具依赖的是比较表面的衡量标准,比如哪个按钮的点击量更高,而不是点击按钮的人最终是否成了固定用户。这就好比看到一篇“标题党”新闻,忍不住点进去之后却对内容大失所望,这样的点击率显然无法体现长期的客户忠诚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分析必须能够在任何A/B测试中跟踪测试对象从点击到长期使用整个过程的行为。

你的团队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用户访问网站的频率和时长,而是用户体验各个层面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以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以及这与你对产品的计划有何出入。这意味着营销人员、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通力合作,在网站、移动应用、销售点系 统、邮件营销和客户数据库中加入合适的数据跟踪设置。有了合适的跟踪功能之后,团队必须对不同来源的用户信息加以整合,以获得全面、充分的用户行为数据,以便数据团队进行分析。

你需要构建的是一个所谓的“数据湖泊”(data lake)或者“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一个储存所有客户信息的独特应 用,可以让你真正深入挖掘并发现可能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人的用户群。这能够让你在单个用户的层面探索产品的使用情况,比如观察一个非常活跃的用户在你的网站上或者用你的 App做些什么,或者一个本来准备下单但最后没有点击结算按钮的用户最后做了些什么。可能你会看到他正要下单时突然被跳出的促销信息吸引了过去,这样的信息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可能会引导你发现值得进一步分析和实施增长试验的领域。如果数据得以有效收集,数据分析师也能够更加轻松地向团队说明快节奏增长试验的结果。

例如,网飞通过分析客户观看的电影和节目发现凯文·史派西的电影和政治题材的电视剧都非常受用户欢迎。这一发现给了网飞制作电视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的信心,这部电视剧不仅轰动一时,也成了很多网飞用户不可或缺的体验。

YouTube也有类似的经历。虽然如今很难想象,但是YouTube最初是一个视频约会网站,之后创始人发现用户上传视频资料并不只是为了寻找约会对象,而是为了分享各式各样的视频,于是YouTube摇身一变成为大型视频网站。联合创始人贾伟德·卡里姆说:“用户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开始用YouTube分享各类视频,比如他们的狗、假期等。我们觉得这很有意思,所以我们说,为什么不让用户来定义YouTube呢?到了6月份,我们已经对网站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它变得更开放、更广阔。这使我们大获成功。

以Everpix为例,这是近年来最被看好的照片应用之一,设计的初衷是为苦于无法整理移动设备上大量照片的用户提供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它的设计十分巧妙,使用起来也很简单,深受评论家的追捧,用户平均评分高达4.5颗星。科技博客TechCrunch赞美称:“Everpix最妙的一点是它提供的‘一次性设置’,也就是说,在初次安装并设置之后,你就什么都不需要管了。”它初期获得的5.5万用户也非常活跃,其中有大约一半的人至少每周都会打开一次应用。公司创始人选择了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式,即应用的基础版是免费的,用户可以选择每年花费49美元升级到付费的专业版。而当时,升级到付费版的转化率高达12.4%,远远高于大多数付费+增值产品1%左右的转化率。2创始人的选择没有错,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利用早期用户的热情来获得更快的增长。

虽然用户对产品的热情和高转化率看似表明Everpix正走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但是事实上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创始人需要大幅增加付费用户的数量,而且要尽快做到这一点。产品发布一年半之后,公司的运营支出高达48万美元,而用户付费收入却刚刚超过25万美元,而且创始人将筹集的18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几乎全部花在了开发产品功能上。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公司又将收到来自亚马逊的约3.5万美元的网络服务账单,创始人只得努力筹集更多资金。融资失败后,Everpix最终倒闭了。

增长黑客界有些人将这样的一个关键指标称为“唯一重要的指标”(One Metric ThatMatters),有些人称之为“北极星指标”。我们倾向于后者,因为它意味着这个指标会像北极星一样指引着团队朝着增长黑客过程的终极目标努力,使他们不会被某个短期的增长手段冲昏头脑。这样的短期手段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增长假象,但是无益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会议的目的是聚焦于成员提名的想法并共同决定试验计划,因此时间绝不应浪费在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上,想法应该早在会议之前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过程提出。

语言—市场匹配这一概念是由詹姆斯·柯里尔提出来的,它用来衡量描述和推广产品的语言能在多大程度上打动潜在用户,促使他们试用你的产品。它涵盖营销活动所有环节中使用的语言,包括电子邮件、移动推送以及印刷和网络广告等。

乔布斯完全可以在他传达的内容中解释为何他的播放器与众不同、性能更加优越,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明智地决定不使用任何已经被用来形容MP3播放器及其功能的表述。他只用了一个简单而迷人的句子——“将1000首歌放在你的口袋里”,就彻底重塑了人们对便携式播放器魅力的认知。

只是对语言进行细微的调整经常就能极大地改善获客效果,正因如此,最为高效的试验过程应该能够让你迅速测试许多不同的迭代。看一下Tickle的例子就能明白这一点。这家由詹姆斯·柯里尔于1999年创建的公司通过略微修改其照片分享(社交产品)的语言描述就取得了两大突破。最初,公司网页上将这个服务描述为“在线存储你的照片”的工具。当看到用户反应冷淡时,柯里尔提出了一个假设:用户没有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款产品是因为他们不认为一个图片存储库特别值得与人分享。于是,柯里尔和他的团队开始试验稍稍改动描述,将其改为“在线分享你的照片”。实施这个试验几乎没花什么时间,但它的效果不仅立竿见影,而且简直是出人意料。只是改了一个动词,将“存储”改为“分享”,就彻底改变了用户对产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的认知。一夜之间人们都开始疯狂地上传和分享照片,仅仅6个月,Tickle就增加了5 300万用户。

另一个有关病毒性增长的常见误解源于增长黑客圈对病毒性产品的定义,即一个产品要真正具备病毒性,那么它的病毒系数(又称K因子)必须超过1。这就意味着,每位注册的新用户要成功将产品介绍给一位或者更多的人。但是,如此高的病毒性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且即使实现了通常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病毒性 = 有效载荷 x 转化率 x 频率

公司在试图优化病毒循环时往往会掉入一个陷阱:想方设法增加收到推荐的人数,以致用户和收件人对此产生强烈的反感。那些无意间给自己所有的邮箱联系人发送下载App邀请的人就能体会到这会让人多么恼怒。用户体验专家将那些用来骗用户做他们通常不会做的行为的伎俩称作黑暗模式。虽然一些黑暗模式在短期可能奏效,但是从长远来看,用户之后产生的抵制情绪将会最终拖垮增长。这些伎俩带来的负面评价和负面情绪足以摧毁最好的产品——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

一些产品本身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就比如食品连锁店App。如果你向邻居推荐这个App,这对你自己的用户体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很多公司都拥有一定程度的网络效应潜力,即使这一潜力并不是显而易见,公司也能够并且应该去发掘这方面的潜力。

提供现金奖励甚至包括折扣奖励的缺点是,人们很容易比较奖励的价值和获取奖励需要付出的努力。所以,如果现金奖励力度不够大就很难激励人们采取行动。比较一下给用户10美元的现金奖励与给他们16G的Dropbox免费空间这两种做法。16G的存储空间值多少钱呢?用户很难弄清它的价值,但是感觉上它很值钱。但实际上对于Dropbox来说,提供16G免费空间的额外成本非常低。

记住,大多数“一举成功”的案例都需要大量试验做铺垫,成功的病毒循环也不例外。你在本章读到的那些绝佳策略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大量测试和优化的结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增长团队也会有许多意外发现。在Dropbox,肖恩和他的团队惊讶地发现,如果在分享文件的邀请中突出在线存储空间这项奖励,转化率反而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欢迎页面强调的是这项服务如何促进协作和文件共享,转化率就会飙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些受邀者还没有产生想要获得在线存储空间的欲望,但是能够与邀请者或者任何其他人轻松分享文件这一点却能立刻使他们动心。事后看来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Dropbox的增长团队没有进行试验,他们很有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破解激活的第一步是找出通往“啊哈时刻”的所有节点。

在增长黑客法中永远不要想当然地揣测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你应该仔细研究用户行为数据,基于你的观察对用户展开调查,这样才能把精力最高效地集中在测试那些可能具有最大潜在影响力的改变上。即使你觉得自己知道激活的障碍在哪里,真实的情况也有可能令你大吃一惊。

要想知道用户为何会在某个节点放弃购买,最有用的回答往往来自那些没有放弃购买的用户。这看似有违直觉,却是事实。例如,要弄清为何这么多人在访问商店App之后没有下单,增长团队应该调查那些刚刚完成购买的用户。毕竟,这些成功下单的用户同样遇到了令其他顾客却步的障碍,而且他们还可能道出当别人离开时他们为何仍然选择继续购买。因此,App团队可以在订单确认页面显示一个简短的问卷调查,询问顾客“哪个因素让你差点放弃购买?”我们发现,用户对于“哪个因素”这个问题的反应率极高,有一些回答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的关键一点是:你无法预知哪些试验最有效。你所能做的只是保持灵敏并且靠数据说话:根据你的发现不断调整试验,而且如果试验不像之前假设的那样有效,那就得随时准备做出调整并尝试其他方法。

要减少阻碍用户迅速体验“啊哈时刻”的摩擦,最大胆的做法是翻转漏斗(flip thefunnel)。也就是说,在邀请访客注册之前先让他们体验产品带来的乐趣。

团队还尝试给行为召唤配上更多文字信息以鼓励用户注册,包括插入对入住很满意的用户的评论以及一些说明 注册价值的文字。结果十分出人意料,他们发现,增加文字说明竟然损害了注册率。他们分析这是因为文字干扰了用户,使他们分心。5这是一种更为微妙的阻力类型。这类阻力并不会使用户感到反感,却阻止用户或访客完成你希望他们完成的行为。你只能通过试验来发现是否存在这种摩擦以及它会对激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使用触发物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接触用户的动机应该是提醒用户存在一个对他们明显有价值的机会。例如,商店App团队可以通过推送告知用户他们在购物清单中收藏的商品正在降价,或者现在有免运费的优惠活动,或者超市正在开展感恩节促销,这几类触发物对用户来说就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契合了App的核心价值。

一些可用于试验的常见推送触发物类型如下。

  • 创建账户——鼓励下载App或者访问零售网站的用户创建账户。 购买通知——鼓励用户利用短期折扣购买商品。
  • 重新激活行动——鼓励那些有一段时间没有访问网站或App的用户再次回来。
  • 新功能通知——分享产品升级的消息。
  • 顶级用户奖励——让那些大量使用产品的用户知道他们很特别,鼓励他们更多地使用产品,和产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 行动或者状态改变——如朋友采取了一个行动或者购物车中某件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

6个说服原则

  • 互惠——人们更有可能因为礼尚往来而去做一些事情,无论之前别人给你提供了何种帮助,而你现在需要给予别人某种帮助。
  • 承诺和一致性——已经采取过行动的人更可能再次采取行动,无论行动的大小或者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 社会认同——当感到不确定时,人们会先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自己才做决定。
  • 权威——人们会参考权威人士的做法来决定自己采取什么行动。
  • 好感——相比自己不喜欢或者无感的公司或人,人们更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公司或 人做生意。
  • 稀缺——当人们担心自己会错失良机时就会采取行动。

彼得·德鲁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管理学家在许多年前曾说过一句名言: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和留住顾客。1虽然没有人质疑这个著名的商业信条,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的顾客流失率——新用户流失的比例——都高得可怕。

研究表明,用户留存率每提高5个百分点,利润就会提高25~95个百分点。反过来说,这意味着用户流失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最活跃的一群用户一次会连续看几集节目,换句话说,他们会“刷剧”。网飞就充分利用了这种新的观看习惯。这一发现可能让团队开始考虑如何通过鼓励用户刷剧来创造一种新回报。

许多流行的回报策略都强调让顾客去“赚”节约的钱,或者给他们发购物券、代金券或者礼物。特别是零售业,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样的回报策略。这些回报很强大,团队也确实应该在这方面大量开展试验。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团队不应把目光局限在金钱或者省钱这样的回报上

美国运通百夫长卡,也就是广为人知的黑卡,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许多人都觊觎黑卡,把它视为终极地位的象征。黑卡持有者人数有限(需要每年在运通账户上消费并还款至少35万美元),它具体能带来哪些好处一直笼罩在神秘当中,而且它提供的实际回报甚至能令最富有的美国运通用户感到与众不同(例如专享的优惠、旅行和柜台服务)

Optimizely的前内容经理卡拉·哈什曼曾分享过公司如何通过向最重要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主页体验来改善包括激活率和留存率在内的诸多指标。以前公司网站只有一个主页,后来则根据关键账号、用户访问时间以及垂直市场等不同因素设计出26个不同版本的主页。比如,如果用户从《纽约时报》的办公室登录公司主页,他们看到的页面就会显示针对出版商的Optimizely产品和服务。而如果是微软员工,他们看到的则是Optimizely可以如何帮助技术和软件公司。

戈登问阿尔布雷克特,斥巨资制作一部最终并没有吸引太多观众的电视剧是否太不划算?阿尔布雷克特跟戈登分享了“马上就来”的威力。他说,从宣布这部剧即将上映到播出第一集的这段时间内HBO几乎没有流失任何用户。订购用户都拭目以待,想要看看这部剧究竟为何值得如此大肆宣传。虽然最后并没有多少人观看,但在之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公司的用户流失率几乎为零,其间公司的盈利远远超过了这部剧的制作成本。

将太多功能塞进产品中往往会损害长期留存,因为“为了实现用户选择范围的最大化而在产品中加入许多功能最终可能降低用户终身价值。”

当然,和任何定向邮件通知或者广告战略一样,这种方法很容易做过头。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试验信息传达的措辞、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来确保你请求他们“回来”的信息不会惹烦或者进一步疏远用户,否则你只会让他们对你的评价更差,从而彻底击碎挽回他们的一切希望。有时候,公司应该接受事实,承认用户不会再回来了,然后停止向他们发送信息。

使用一个基于杰卡德系数(Jaccard index)或者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coefficient)的简单公式就能就算出两个产品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帮助你向用户推荐他们可能购买的额外商品,因为公式的计算结果显示出人们通常同时购买这两样商品。

它说的是两个商品之间的相似度等于A和B交集的元素个数除以A和B并集的元素个数。我们以食品商店App为例快速看看这是怎样计算的。假设这个App团队想要验证他们的一个假设:在App上向用户推荐常常一起购买的商品将提高每次购物的平均订单金额。为了使推荐更有效,他们需要计算人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比如花生酱)时同时购买所推荐的商品(比如果冻)的可能性比购买其他商品组合的可能要大。团队需要推荐用户最有可能一起购买的商品组合来提高用户接受推荐并且将推荐商品加入购物车的可能性。

比如,威廉·庞德斯通在他的书《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Priceless: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就提到“心动价格”(charm price)的威力,也就是相对于整数价格,那些故意以9、99、98或者95结尾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更具吸引力。尽管看似不可思议,但这样的定价策略确实有效。庞德斯通在书中写道:“1987—2004年发表的8份研究表明,心动价格相比数值接近的整数价格可以将销售额提高24个百分点。”

问卷可以按照下面这个顺序向用户提四个问题:

  • (产品)在哪个价位会让你觉得太贵而决不会考虑购买?
  • (产品)在哪个价位会让你觉得略贵,但你还是会考虑购买?
  • (产品)在哪个价位会让你觉得购买很划算?
  • (产品)价格低到哪种水平会让你开始怀疑产品质量?

动态定价也有可能适得其反。旅游网站Orbitz就是一个反例。有新闻曝出内幕,那些使用苹果电脑在Orbitz上 购买旅游产品的用户看到的酒店和旅游计划价格普遍比那些使用台式电脑的用户看到的价格高很多。确实,Orbitz通过调研发现,苹果用户愿意也有能力为酒店房费多出30%甚至更高的价钱,于是他们利用这个数据从苹果用户身上赚更多钱。11显然,苹果用户看到这个报道心里肯定不高兴。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团队应该试验增加一个产品选项,利用定价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你向他们出售的产品和计划的相对价值。

这是因为人们将价格看作是质量的信号,这在技术和专业服务市场特别常见。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我们进行了三次提价,结果不仅利润激增,而且我们还打开了对调查需求很大的大型公司这个全新 市场。

公司发言人吉奥万尼·迪米欧指出,一些产品演示将购买率提高了2000%!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消费者感到他们免费得到了一些东西。无论是一片烟熏牛肉还是如何使用高级蔬菜削皮器的示范,都让用户会觉得如果不买的话会心存愧疚。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不前进就是失败。

增长团队开始滋生自满情绪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他们觉得增长杠杆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无法再带来新的增长。但是,在开始实施新计划之前,团队应该强迫自己再去寻找新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成功了的渠道和策略。团队如果不拿出决心创造更大的成功就会浪费很多增长潜力。

一旦增长团队发现有效的增长手段,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它的增长潜力,而不是急着进入下一个战场。下决心取得更大成功可以让你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增长。

想要追逐更大增长的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摆脱目前成功的做法带来的思维禁锢——“只要没坏就不用修理”的思维模式。增长团队能够极大地帮助公司打破思维禁锢,突破这种思维定式,寻找更好的做法。

第一步,最好是测试已经获得成功的产品、功能或者营销策略的关键设计,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实质的改进。团队一开始可以从小处着手,先试验重新设计那些似乎已经最优化的功能或界面,看看能否让它变得更有效。

第二步,增长团队应该定期进行更大胆的创新试验,而不只是局限在优化方面。这些不着边际的做法是公司最好的护身符,可以帮助它们避免常常导致增长停滞的渐进式创新。当然,这些大的改动通常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

kisence

潮落江平未有风。